English

“急难旅客救助基金”爱心永远

1998-01-1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

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南站长途客运分公司由职工自愿捐款,设立了“急难旅客救助基金”,为无钱乘车的急难旅客垫付购票款。虽然还款者寥寥无几,职工们热心不减,也有更多的人寄来救助基金——

沈阳客运集团公司南站长途客运分公司地处沈阳繁华地带,客运站对面是火车站,背后是商业区,过往旅客川流不息。每天从这里发出的长途客车有780个班次。在进出客运站的上万名旅客中,经常有一些人遇到困难和不测:有的是钱物被窃,身无分文;有的是家境贫困,无钱购票。遇到这些难以返乡的旅客求助,客运站的职工们出于同情,经常慷慨解囊,给他们买票。为了使救助急难旅客成为全体职工的集体行为,1997年年初,分公司领导倡议:由职工自愿捐款,设立“急难旅客救助基金”。这件事得到职工们的热烈响应,一下子就筹集了1200元。

1997年1月7日,一个背着画夹的大学生来到南站客运站,向值班人员诉说他的不幸遭遇。他是去哈尔滨写生的,途经沈阳回河南,因为钱包被窃,想借钱买张去郑州的车票,并表示愿以画夹抵押。看到这个学生一脸愁容,值班人员从“急难旅客救助基金”中借给他186元买了车票,又拿了20元钱给他作途中的伙食费,但没有要他拿画夹抵押。这个学生上车前连连向客运站职工道谢。这是用“基金”救助的第一个急难旅客。一年时间过去了,这位曾表示“回家就把钱寄来”的河南大学生,至今还没有偿还借款。

从“基金”设立以来,南站长途客运分公司已经救助了21名急难旅客,为他们垫付了700多元返回家乡的车票款。然而,还款者却寥寥无几。记者查看了“急难旅客救助基金”使用登记簿,21名被救助旅客中只有5人偿还了借款,其余16人都杳无音信。在登记簿中夹有一张居民身份证,是一位借款旅客留下的,他是辽宁省建平县马场乡的农民,也因为钱包被窃,没有回家的路费,向客运站求助。当时,这个旅客信誓旦旦地向客运站人员表示:回家保证把钱寄来。说着,就掏出了自己的身份证。几个月过去了,借款一直没返还,身份证还存放在客运站。

基金在一笔笔减少,但是南站长途客运分公司职工救助急难旅客的热心丝毫没有降温,他们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信念没有动摇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在他们爱心的感染下,偿还借款的人数增加了。去年6月27日,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的一个农村女青年,因钱物被窃,向南站客运站借了15元,买了一张回乡的车票。第二天,她就把钱寄来了。这是“基金”设立后收回的第一份借款。此后,又有几位旅客偿还了借款。

客运站职工的精神感动和带动了许多人。公司党委书记韩闽榕和经理李晓阳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:去年7月2日,他们收到河北经贸大学96国际金融专科一班冯彦明等几个学生寄来的300元,汇款单上有这样的附言:“这些钱是我们一些同学的心愿,经济条件所限,只能略表心意,愿之能解一些眼前之忧。不要烦恼,不要怕失败。”这几位学生从报纸上了解到沈阳南站长途客运分公司的“救助基金”陷于窘境,出于对客运职工高尚品质的敬意,他们省吃俭用,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筹集了这笔钱,支持沈阳南站长途客运分公司的“急难旅客救助基金”。这几位大学生加入救助急难旅客的行列,给南站长途客运分公司的干部、职工以很大的鼓舞。公司领导同志表示,我们既然设立了“基金”,就一定有始有终地把救助急难旅客的工作做好,前些时候遇到的窘境只是一个插曲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都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心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